系部设置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系部设置 >> 学前教育系 >> 学前新闻 >> 正文

2311班公园巷幼儿园实习日志(张雨辰)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3日 | 作者:彭妍秋 | 点击量:[]

           

在公园巷幼儿园为期一周的见习经历,如同一场生动的教育实践课,让我对学前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这段时光不仅充实了我的专业履历,更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了我对儿童教育的理解维度。

一、班级管理:从细节中感悟教育温度

作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我系统性地实践了"环境育人"的理念:

晨间准备:每日7:30到园后,会按照"五常法"标准整理教具柜,将蒙氏教具按感官、数学、语言等区域分类摆放,确保幼儿活动动线合理;

生活引导:在洗手环节采用"七步洗手歌"童谣教学,用餐时通过"食物营养金字塔"贴图培养健康意识,这些细节让我体会到常规培养中的教育智慧;

情绪观察:特别关注分离焦虑较重的幼儿,采用"渐进式陪伴法",如允许他们携带安抚物、设置"情绪角"等,这些实践深化了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解。

二、教学实践:在互动中探索教育艺术

  1. 集体活动设计

    在语言活动《彩虹色的花》中,我尝试将绘本阅读与戏剧表演结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瓣飘落的过程,这种多感官教学法使幼儿参与度提升

  2. 区域活动指导

    在建构区发现幼儿常因积木分配产生争执后,设计了"小小建筑师"角色卡,通过赋予"材料管理员""设计师"等不同职责,既化解了矛盾,又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三、专业成长:三维度提升体系

  1. 师幼互动:运用"积极回应四步法"(观察-等待-回应-延伸),如当幼儿展示涂鸦作品时,会用"你用了三种颜色交织,能说说它们代表什么吗?"替代简单表扬。

  2. 教师学习:每周参与年级组教研,系统学习了"学习故事"观察记录法,并能运用"注意-识别-回应"框架撰写个案分析。

  3. 家园共育:协助制作班级周报《成长足迹》,用照片+文字形式呈现幼儿在园亮点,这种可视化沟通获得家长普遍好评。

四、反思改进:指向未来的成长

通过录像回放分析,发现教学环节衔接存在两个待改进点:

过渡环节常超时1-2分钟,需预先准备"手指谣"等弹性活动作为缓冲;

个别化指导时易忽视整体秩序,后续可采用"分组巡视法"提升效率。

在公园巷幼儿园这个充满生命力的教育现场,每个幼儿纯真的笑脸都在提醒我:学前教育不仅是职业,更是需要终身修习的艺术。这段见习经历犹如一颗种子,必将在我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持续生长,孕育出更丰硕的实践果实。

上一条:2311班公园巷幼儿园实习日志(周雪媛) 下一条:徐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见习日志(2314李梓屹)

关闭

备案号:苏ICP备 08012367号-1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海河西路18号(市内乘坐19路、11路附线、95路在师范学校站下车向西100米即到)

邮编:221116 邮箱:xzgdsf@126.com 联系电话:0516-83507463  网站维护:信息网络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312020001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