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组织 >> 组宣处 >> 专题教育 >> 正文

通知公告

【木铎金声·肆拾年】嘘,听他/她说……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1日 | 作者: | 点击量:[]

如何教书,怎样育人?徐州高等师范学校的老师们这样说——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适当的教育方法,教育的路途漫漫,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在探索中前行,也许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吧!

——刘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中国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伟大变革中,也给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创造了优秀的环境,如何通过“互联网+”让教育真正“辐射”到每一个学生,成为现代教育人的新使命。

——王昌学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通过大概念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认知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张梅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将通过讲述数学史上的传奇故事和数学家们的探索历程,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我也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探索未知的奥秘。

——孔繁晶

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我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凌延

如何让同学们用英语来品味中国的传统古诗词之美呢?我们可以通过“一品”“二书”“三诵”来达成。一品,读诗词翻译的“意美”“音美”“形美”。二书,通过中英文双语书写并配画,来描绘文字之美。三诵,通过朗诵英文古诗,来感受语言之美。

——彭妍秋

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根本所在。

——王菲

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所听所见所经历的都会在白纸上留下烙印。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落在白纸上是永远抹不去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张媛媛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更是引领学生成长、启迪心灵的重要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洞察力、公正无私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王万康

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要唤醒自发学习的意识,而不是满堂灌。要找到一些奖励和鼓励的办法,激发学习的动力,这比反复说教效果更好。所以在课堂上发现个别学生情绪低落,不是批评,而是课后找他聊聊,了解遇到的困难以及最近家庭发生了什么,帮助他改变情绪的不良影响。

——许建华

教育是什么?那就是发现并促进每个孩子潜能的自由发展。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更擅长做倾听者、关怀者和鼓励者,不做干预者,让每个孩子自由发展,在有温暖和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高智怡

传统的老师教,学生被动的学是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动起来,主动的学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能构建具有生活情境的学习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那么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以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李雪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探索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以规范典雅的语言、生动感人的形象、追求真善美的情怀熏陶和感染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呵护学生的心灵,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丁亚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我已是一名从教将近二十年的的老师,我觉得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明智,通过现有的知识,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思考,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在于传递,当我们把知识交给了孩子,是给了他一个工具,让他可以用这个工具去思考、去创造。

——任冰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观点让我明白,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术精英,更要培养能够适应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将教育融入生活,让生活成为教育的源泉,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王珊珊

上一条: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召开校园安全工作专项会议 下一条:【木铎金声·肆拾年】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徐州高等师范学校隆重举行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

关闭

备案号:苏ICP备 08012367号-1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海河西路18号(市内乘坐19路、11路附线、95路在师范学校站下车向西100米即到)

邮编:221116 邮箱:xzgdsf@126.com 联系电话:0516-83507463  网站维护:信息网络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312020001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