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挂上了树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感悟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情感
2、了解萧红的创作态度及思想价值观
3、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年的春天来得挺早,只是春寒料峭,有些清冷,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春天的文章,不知是否能给你带来一丝温暖,提到“春天”这个词,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画面或者什么诗句呢?
学生回答。
老师:看来,“春天”这个词留给大家的都是美丽、温暖,令人欢喜向往的感觉,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的女作家萧红的散文《春意挂上了树梢》,看看她挂上树梢的是怎样一种春意?
二、整体感知:
我们同学在课前都做了认真的预习,大家说一说萧红笔下的春意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整体感觉?
(有些悲凉,无奈,淡淡的苦涩和哀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悲凉和苦涩了?
我们来读一读萧红是如何描写春天的。
(学生找到第一段写景的句子)
师:这是自然的春意,这段景色描写有什么特点:景是美的,富有诗意,可见令我们感觉到悲凉的不是景,而是(人)
二、 我们一起来看看春天里的“人”都在做些什么,人间的春意是怎样的情景?
1、文中写了哪些人?
汪林、叫花子、瞎子、洋人
2、这些人在春天都在干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作者选取了几个场景来描写人物的活动。
写人们的活动,按时间的先后,分别写白天的中央大街、院内、晚上的中央大街三个场景。
(白天的中央大街和晚上的中央大街)
白天的中央大街
外国女人的脚从长筒套鞋里显现出来
人们在街上笑着打招呼,逛街
马车夫们脱下了大毡靴
冻伤腿的乞丐在乞讨
瞎人拉手风琴乞讨
晚上的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充满音乐:
流浪人的,日本舞场的,外国饭店的
在风雪中寂寞的大街又号叫起来了
各色各样的人跑满了街
年轻的人排在商店的窗子前跟着音乐唱歌,和姑娘们一道说笑
街道的转角也是人,哀哭的,老人,孩子,母亲们
3、我们来给这些人分分类:外国人和一些衣食无忧的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唱着欢快的歌,尽情享受春光;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在阳光里乞讨、哀哭。
4、请大家完成下列图表
|
人物 |
地点 |
数量 |
情状 |
A类人 |
外国人 |
中央大街的中段 |
满街 |
快乐 |
中国富人 |
七分之一、八分之一 |
B类人 |
被人间遗弃的人们 |
南端墙角、转角 |
多 |
哀哭 |
透过这个图表我们同学可以读出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鲜明对比,想必我们同学已经猜到了这篇文章写于特殊年代,(ppt出示写作背景)在1936年的哈尔滨,国内满目疮痍,民生疾苦,真正享受春天的是富人和洋人们,所以人世的不平与季节无关。
板书:人世的不平等和季节无关。
五、在这众多的人物中,作者重点塑造了一个形象:汪林
1、请大家找出描写汪林的句子,在你眼中汪林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从哪些方面勾勒汪林的形象
2、作者塑造汪林的用意是什么?在当时还有她像这样的人吗?
对洋人:媚外
对乞丐们:鄙视,煞风景
春光融融的白日,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逛逛街,晒晒太阳,吸着烟卷,腋夹情书;晚上,又来到中央大街与外国女人说说笑笑,享受着热闹的都市夜生活。“天真暖”,“又换一套衣裳”,她对天气的暖是敏感的,但她对被人间遗弃的人们的“冷”是迟钝的、麻木的。
汪林的快乐是建立在殷实的物质基础之上的。作者从衣着、语言、活动等方面,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个衣食无忧,心中只有自我,并不关心底层人民冷暖的小姐形象。
在当时像汪林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她代表了作者所刻画的社会众生相中的一类人,揭示出三十年代日伪统治下社会的冷酷,并且反衬出下层人民的辛酸和痛苦。
对国民性有深刻了解的鲁迅郑重告诫国人:“泰山崩,黄河溢,隐士目无见,耳无闻;个别人这样做还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形成一种文化规范、舆论气候。”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六、品味语言,体味作者情感
老师:作者在这里向我们描绘了一幅1936年哈尔滨在日本铁蹄下的社会现状图,对于这些人,作者是寄予了怎样的情感态度呢?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请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学生阅读体味。集中在第6、8、16、17段。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1)“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史铁生《我与地坛》“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明确:反语,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对富人的冷漠的不满。
联系阅读: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鲁迅〈祝福〉)
“活得有趣的人”指什么人?祥林嫂应该是文中什么样的人?这段文字表达 鲁迅 先生怎样的情感?
(2) 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明确;运用对比,写出了两种人不同的生活遭遇,说明阶级的分野,人世的不公平与季节无关。揭示了世道的冷漠和不公平。
(3)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瞎人生活在困苦之中,春天虽然已经到来,但他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表现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4)、暖风如清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
运用通感,从视觉的角度写触觉感知的暖风,使风的形象生动起来,写出了春天融融的暖意,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5)、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细节描写,照应了上文”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含蓄地表现了汪林享受春天的惬意,生活的无忧无虑。
(6)、前后两处照应的句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呢?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
第一处:从自然角度说,北方三月,春意尚浅,花还没有开放,人们嗅不到花香。
第二处:(1)那些穷人,他们挣扎在贫困线上,面对饥饿、面对死亡,他们嗅不到人间春天的气息。(2)作者从汪林这样的年轻人身上是看不到希望的。他们关注的问题都与自我生活、自我享受有关,他们嗅不到民族危亡的气息。(板书:民族)
作者向我们揭示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现实(阶级的分割、世道的不公平),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生存状态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忧虑和思考。
老师总结明确:对社会不幸悲惨的人们作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对造成这一灾难的统治者表达了极度的不满和愤慨,控诉谴责这些可恨的人。同时又呼吁人间的春天能够早点降临,让中国人民也能尽情地享受属于他们的人生的春天。
七、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题的含义?
文章赏析到这儿,我们同学应该明白了作者为什么把春天写得如此苦涩,为什么给文章命名为“春意挂上了树梢”。哪位同学组织一下语言,来说一说作者以此为题的深刻含义。
自然界的春意的确挂上了树梢,而人间的春意呢?
这边是迫于基本生计的乞讨、卖艺,那边却是夜夜笙歌,舞影婆娑;这地方还是真正的人间春天吗?真正的春意应当注满每个人的心,不是偏向于极少数的人。可见题目中的“春意”是有其象征性的,不仅指自然界的春意,而且指社会的温暖。
(板书)春意:自然春意 人间春意(象征)
(ppt)萧红用饱含忧虑的笔触抒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呼唤着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
八、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能了解萧红是怎样一个人吗?俗话说:“文如其人”,你能从她的文字读懂她的内心吗?能对萧红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吗?(悲悯贫苦、社会责任感)
孟子曾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要想真正读懂萧红我们还是要走进她的人生:
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
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的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萧红的人生经历的确是历尽坎坷,说到这儿,老师有一篇萧红的自述,特别想和大家分享。(文章附后)。
读完这一段文字,大家有什么感受?对萧红有没有更深刻的认识?
明确:萧红的人生是苦难的,可是她的内心深处却一直向着温暖的方向发展,她的心是暖的,因此她在创作中才能够抒写同情,悲悯贫苦,作者萧红跋涉在文学之路上的9年,正是民族危机深重的历史时期。炽热的反帝爱国情绪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及同情弱者、悲悯贫苦的感情在她的散文中十分突出,透过萧红的散文我们看到了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萧红作为东北流亡作家中的一员,在日寇侵占东三省后,用手中的笔作为抗日的武器,写下了许多反映抗战的小说。如:《生死场》《王阿嫂之死》
萧红在她的《生死场》,在她的《呼兰河传》,絮絮地讲着无尽的痛苦,她的眼里满是悲天悯人的善良,和 “我是这世界的一部分”这样自觉的责任感。为底层人说话,代贫弱者发言,仅此一点,萧红就值得我们的敬仰。
一个文学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在他身上,应该体现着人类的良知,应该承载着人类的美好希望。要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优秀的文学工作者,没有一个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他们担负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的重担。
纵观古今,能够用文字来承载历史使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有:鲁迅,范仲淹。。。
萧红作为一个弱女子,虽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苦难,却始终不放弃生活,以真诚的态度去创作。
九、像萧红这样真诚对待生命和写作的女作家,我们应该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现在我们再回到文本,用我们深情的朗读来向萧红致敬。选取你最喜欢的段落来读。
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文章思想内容或者作者写作风格等角度来说一说。
课堂结语:虽然萧红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我们不能完全体会作者的情感,但是作者强烈的爱国情绪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是任何时代都应该具备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应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民族的危亡和生存。
师:在我们生活中,依然还生活着这样一群人(展示图片),当我们哼唱着自己小小的幸福时,请别忘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们。
苦难和不幸不会只钟情于一个时代。无论何时何地,当我们看到哀哭中的人们,请不要冷眼相加!用我们的同情心融化这严冬,化作盎然的春意挂上树梢!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善良的,但未必都是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做人不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还要有一颗责任心,要有自觉的责任感。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盎然的春意一定会洒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