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处 >> 好书推介 >> 正文

通知公告

好书推荐(三)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 作者:科研处 | 点击量:[]

好书推荐(三)

推荐人:龙翠翠

——《童年与解放》:—本需要“思考”才能“碰撞”的书

题记:“如果这本书曾带给读者一点好处,那么那好处便是读者与作者的经验起了碰撞,在碰撞中发生新的问题。”

借书,有时我会在借阅室门口两排常借常还的流动书架挑选,随手挑几本跳入眼帘的转身就走,而那次,因有着足够的时间,在少人涉足的领域,我细细挑选、徘徊。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在一堆堆被翻阅破旧的书里,他是那么“新”!白褐相间的封面,没有褶皱。再看题目,“童年”与自己从事的工作相关,“解放”不知怎么解放法,估计是说教类的吧?作者图片印在上,一挺和蔼又有艺术气质的小老头,可能和教育有关!此时同事呼唤,便目录也没翻地借走了。

搁在办公桌好久,每每目光所视,便觉熟悉,是在哪儿听过?谁推荐过?哦,终于有了印象,一次教师培训中的用例!翻开来,果然,“台湾论教育和教改的扛鼎之作,它的深度与广度使其他同类著作难与比肩”的介绍就在封底。信手翻来,叙述流畅、文字浅显,然竟不能深解,干脆从头“啃’起。从人文、社会到数理科学,从康德、黑格尔到皮亚杰,从萨特到昆德拉,作者的知识广度、思维深度让人惊佩,作者所探讨的教育问题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存在、伦理、美学等基本的哲学问题引人深思。

从康德的“人即目的”开始,作者一层层揭开儿童所具有的“原始创造特质”——

“洞察复杂事物的特征;

“以无畏无休的体验,参与世间的秩序,换取最真实的知识;

“免于偏见的限制。”(91页)

可以将其概括为“辨认特征与无边好奇”、“ 生之勇气”、“ 宽容无邪、不存偏见”,这三种儿童天赋的自然能力,这些“自然能力”终将被“文明能力”所取代,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量保护这些自然能力,尽量延长乃至终身葆有这些能力,让它和文明能力交互作用,协同发展。

没有想到,书中对自然能力与文明能力的辩证论述深中肯綮,精彩迭出。作者以“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为论证基础,认为人之真实世界的起点在于儿童,儿童身上所奔流的是人类祖先充满创造活力的血液。

请看下面这段话——

“人的经验网络便是发展人的智慧、人的道德、情意与美感最真实的基础。这经验网络的核心是人直接的体验。在教育面上,经验网络中的断层代表教育失败。当教育的内容是普遍形式,而无法与人的直接经验结合时,受教育者便只有顺从附和,或只有挫折与痛苦。而强行加以实施的结果,会造成人独立思考的停顿、学习意愿的萎缩、学习能力的退化,造成经验内化过程的阻滞与生之价值的混乱。人的内在发展因而扭曲。人的工具化、人云亦云、反智、现实、疏离和暴力,都是断层教育强行实施之后必然会发生的现象。”(140页)

我们不由反思:教育规律究竟怎样遵循小孩子本身存在的特质?为什么教育就是解放儿童?我们目前的教育还有极大的改革空间。老师们呕心沥血教育孩子们,为什么还是感到成效不那么理想?我们教师往往无法理解学生的思维,不能给学生活的知识,甚至抹杀孩子的创造特质。

毫无疑问,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仅仅从心理学上了解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作者提出人的自然能力与文明能力辩证发展的可能性,解决了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和乔姆斯基“变形语言论”之间的争论。

当看到“童稚世界无限”、“跌倒的次数没写在脸上”时,我们仿佛在重新经历自己的童年,我们回归了本真。当为作者的观点赞许时,我们懂得要还儿童以自然的本性,让他们按照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去体验世界,相信儿童的成长能力,给他们足有的独立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样才是解放儿童,同时也是人的解放。

上一条:好书推荐(四)每本好书都是一级阶梯 下一条:好书推荐(二)

关闭

备案号:苏ICP备 08012367号-1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海河西路18号(市内乘坐19路、11路附线、95路在师范学校站下车向西100米即到)

邮编:221116 邮箱:xzgdsf@126.com 联系电话:0516-83507463  网站维护:信息网络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312020001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