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角色的审美体验
沙华中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说,人是符号动物。校长角色,表明校长的身份其实是一种符号。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说:“审美体验是美感心理的积极建构和动态展开,是通往意义的生命运动。”校长角色的审美体验,启示校长在其位要做有意义的事情,要让校长的经历成为通往意义的生命运动的过程。
校长要热爱这一角色,以此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人做自己不热爱的事,是很痛苦的。校长热爱这个岗位,才会为之努力到无能为力;不爱,遇到困难就会叫苦,畏难情绪如同“新冠病毒”一样迅速蔓延,贻害无穷。有时与一些校长交流,会听到“其实我并不想做校长,是教育局硬要我做的”之类的话,如果是谦虚说说,可以理解,如果是真的不想做,不如早日辞去,换个自己热爱的角色干出一番事业。
人,只有在做具体的事情中才会产生情感体验。校长的角色是“做”,而不是光“说”。校长,请不要在每件事上都说给别人做,一些重要的事情要亲自谋划,投身其中,与大家一起干。“给我上”与“跟我上”是不一样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共产党人坚持“跟我上”,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校长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会议室里指挥,不能连计划、总结与演讲稿子都布置给了别人,让自己成为念稿子的角色。校长不是“官”,更不能染上“官僚”的习气。如果那样,还会有审美体验?
校长角色是一种形象,校长形象要有光泽,要熠熠生辉充满活力。校长的光辉形象是靠精彩的令人回味的故事擦亮的。任何一所文化积淀深厚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矛盾,有的处理起来还十分棘手。面对这些困难与矛盾,校长是缩头缩尾,还是迎难而上,是校长是否有担当、有勇气、有毅力、有智慧的试刀石。此外,教育是个与时俱进的事业,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学校就会固步自封,如同一潭死水,改革的春风吹不起半点微澜,这样的学校故事就显得老旧,校长就是“生了锈”的形象。校长应该开拓进取、推陈出新。
校长还应该广开言路。席勒在《美育书简》里说:“美的举止的第一规律是 保障别人的自由,第二个规律是表现出自己的自由。”高尔泰写过一本书,书名就是“美是自由的象征”。学校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解放人,给人以自由。学校是产生思想的地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广开言路肯定不行。评先评优、绩效考核、职称评审、重大项目建设等方案的出台广泛征求意见,甚至召开听证会,是广开言路的重要体现。老师说几句校长的不是,给校长提提意见,校长会不会耿耿于怀,会不会打击报复,是衡量校长心胸是否开阔、举止是否儒雅的重要标尺。
最后,我不得不说“校长角色”含有孤独寂寞的意思。校长的身子应该在学校,校长千万不要成为奔走在各种会议之间的华威先生,不要成为游走于各种论坛的演说家,去处处兜售自己所谓的先进理念、治校方略。连身子都不在学校,说自己的灵魂时时在学校,恐怕也只有鬼神才会相信。我突然想起,一个国家的首脑如果长期不在国内,那么,这个首脑就处于流亡状态。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长常常不在学校,这个状态如何称呼呢?
“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如果把学校比作是校长的作品的话,校长就应该守住寂寞,全身心在学校,远离名利场。若此,校长才会有审美的角色体验。
(此文发表于《校长》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