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素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浅谈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新教育体系下数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核心素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加强对课程的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改革传统课堂,逐步优化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以完善。本文分析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改革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改革策略;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通常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数学精神、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等方面,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所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从学生纵向发展角度而言,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不断深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阶段的教育合力进行培养;从学生横向发展教育而言,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一个动态系统,随着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与人生阅历的丰富,核心素养也会随之提升。
数学核心素养大致可划分成数学双基层、数学思维层、问题解决层等层面,这三层面涵盖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其中数学双基层是学生形成数学精神、数学思维的主要载体,数学双基层包括学生发展与生存必需的数学基本技能、基本知识;问题解决层包括发现、识别复杂情境中概括的数学问题,并能借助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解决问题;数学思维层包括的核心素养有数学推理、直观想象以及数学抽象等内容[1]。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模糊
当前高校“数学”课程普遍存在课程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阻碍。“数学”课程有着理论性、抽象性强的特点,若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未制定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很难提高教育质量,且无法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利于完善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课程内容存在重叠
“数学”课程在实际教学期间,主要以学前幼儿的数学教育方法、教育意义、教育原则、教育任务、教育内容等方面为主,这类内容和其他领域课程相差无几,难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同时,在学前幼儿教育的空间概念、量概念、集合概念、数概念、几何形体概念等章节内容中,教师忽略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仅关注课堂的学习结果、学习进程,自身专业素养无法有效提高。此外,多数教师在课程作业布置上,仍以教材课后习题为主,作业形式相对单调,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评价过于单一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数学”课程评价方面,都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不关注学生的日常成绩状况,使得评价过于单一、片面。同时,因缺少客观、全面的考核细则,“数学”课程的评价处于静态,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难以制定针对性强的教育方案,导致学生数学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束缚[2]。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改革策略
(一)完善课程目标体系
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数学”课程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为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以学生专业发展为教育理念,及时完善课程目标体系,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讨论与思考学前教育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幼儿数学学习的理论知识及基础的数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主动、积极的参加学前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学前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案例,激起学生的教学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能形成有条理且紧密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以及求美求真的数学精神。同时,专业教师应在课堂为学生讲解学前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专业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借助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确保幼儿学前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在课堂解析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特点、逻辑思维发展规律,培养专业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教学水平,进而达到预期的专业课程目标。
(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内容中,教师应体现出课程对实践的观照、对育人的回应,从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需求出发,挑选与组织相应的课程内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确保“数学”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与此同时,“数学”课程应及时与幼儿园数学课程进行对接,采取实践融通的手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高校教育课程的改革发展。幼儿阶段的数学教学源自于动作,因而若想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教师需利用具体化的表象完成,将数学知识建立在多元化的教学体验上,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课堂,进一步巩固学生知识体系。此外,幼儿数学教育目标是发展幼儿的思维,因此,高校“数学”课程内容体系需坚持放大幼儿创造、学习的天性,结合课程目标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数学认知的经验等,构建起具备逻辑性、趣味性的课程内容体系,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数与运算、集合与模式、量与时间、空间与图形等数学知识内容,提升“数学”课程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得以完善。
(三)健全课程评价指标
在高校“数学”课程改革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健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重视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从多个方面完善学生数学素养,以此提高课程评价的有效性。首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改革自身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能力,围绕教学内容设定相应的评价环节,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如在教学“集合与模式”相关知识时,专业课程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幼儿的发展规律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再对学生设计的游戏活动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与逻辑思维。其次,为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在“数学”课程的评价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进行互评,改革传统评价的动态化,使课程教学充满趣味性,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掌握数学知识内容和幼儿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数学教育能力得到较好培养。另外,针对“数学”课程的评价环节,教师还需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形式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深化课程改革的同时,取得理想的人才培养质量[3]。
结语:综上所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改革工作,既能弥补传统课程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也有助于优化教育质量,丰富课堂内涵。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在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及时完善“数学”课程体系,积极健全课程评价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以此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和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军华,李文娟.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幼儿科学(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47-53.
[2]李军华,何万风.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以“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20,25(02):63-66.